首页 / 爱玩数码 / 正文

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特点

时间:2025-01-26 14:00:55

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 

01社会性

70%结果提及

学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,表现在游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,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。通过游戏,儿童学习成人社会生活经验,从中看到未来生活的前景。例如,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,可能是机能性角色、互补性角色或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,这些都是儿童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的模仿和反映。

02趣味性

41%结果提及

学前儿童游戏的"趣味性"特点指的是游戏形式生动活泼,富有趣味性,适合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征,能使儿童主动参与。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,对于儿童来说,游戏是一种享受。游戏能满足儿童两个内心需求:一是长大的需求,二是承担主动角色的需求。

03创造性

41%结果提及

创造性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特点之一。学前儿童游戏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,游戏是儿童主动和自愿的活动,游戏能满足儿童两个内心需求:一是长大的需求,二是承担主动角色的需求。

04虚构性

37%结果提及

学前儿童游戏的"虚构性"特点,指的是游戏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。游戏中的情节、角色的扮演、活动的方式以及代替物的使用,都是象征性的。这种虚构性使得儿童能够在游戏中模仿和反映现实生活,同时也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创造性。

05兴趣性

33%结果提及

"兴趣性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主要特点。游戏的形式生动活泼,富有趣味性,适合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征,能使儿童主动参与。游戏本身没有物质目的,而是以愉快地参加游戏并获得积极的游戏结果为目的。

06自由自愿性

26%结果提及

"自由自愿性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之一,它指的是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愿选择游戏内容和安排游戏进程,按照自己的体力、智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。这种特点体现了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和适应性,使得儿童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07具体性

24%结果提及

"具体性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特点,指的是游戏有内容、情节、角色、动作、语言、活动、玩具和游戏材料。这些具体的元素使得儿童游戏更为生动和吸引儿童参与。

08主动性

17%结果提及

学前儿童游戏的"主动性"特点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、形式、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,而不由成人直接控制。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,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、有意识的,通过模仿和想象,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。

09被动性游戏

9%结果提及

被动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一种类型,其特点是儿童只需观看、聆听或欣赏,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。这种游戏形式较为静态,主要依赖于儿童的智力活动,但不需要他们进行肢体或肌肉的活动。这种游戏方式也被称为"被动性游戏",与之相对的是主动性游戏,后者需要儿童进行主动的肢体参与和活动。

10自主控制

4%结果提及

"自主控制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核心特点之一。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,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。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,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,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。

11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

4%结果提及

"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游戏是儿童自主控制的活动,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。游戏应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,包括易疲劳、易兴奋、具体形象性、情绪性等。

12目的性游戏

4%结果提及

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、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。这类游戏注重游戏活动本身,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,自由参加游戏,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、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。手段性游戏则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,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,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。

13有操作材料

4%结果提及

"有操作材料"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之一。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,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,有操作材料的活动,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。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、有意识的,通过模仿和想象,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。

14手段性游戏

4%结果提及

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,即教学游戏化。这种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,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,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。手段性游戏注重的是游戏活动本身,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,自由参加游戏,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、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。

《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特点》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点击排行

成长网提供支持 骄阳网版权所有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2 主办单位:广州小漏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251号

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